四塊瓦
出處:本品以"落地梅"之名始載于《植物名實圖考》,云:"落地梅,生湖南寶慶山阜,叢生,青莖紅節(jié),節(jié)葉對生,梢葉攢聚,葉中發(fā)綠苞成簇,細絲如針,開碎白花,花落苞黃,經時不脫,搓之,有細黑子,俚醫(yī)用之。"考其圖,與本品極相似。但落地梅花冠為黃色,文中所述"開碎白花"與落地梅略有不符,可能是原記載有誤。
別名:四大天王、四兒風、四匹瓦、大四塊瓦、四片瓦、紅四塊瓦、四葉黃
來源:藥材基源:為報春花科植物落地梅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.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粗短或成塊狀;根簇生,纖維狀,直徑約lmm,密被黃褐色絨毛。莖通常2至數條簇生,直立,高10-45cm,不分枝,節(jié)部稍膨大。葉4-6片在莖端輪生,極少出現第2輪葉,下部葉退化呈鱗片狀;無柄或近于無柄;葉片倒卵形以至橢圓形,長5-17cm,寬3-10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稍呈皺波狀,上面光綠色,下面淡綠色,無毛,兩面散生黑色腺條,有時腺條顏色不顯現,僅見條狀隆起,側脈4-5對.在下面稍隆起,網脈隱蔽,葉干時堅紙質?;o端成傘形花序,有時亦有少數花生于近莖端的1對鱗片狀葉腋;花梗長5-15mm;花萼長8-12mm,5深裂近達基部,裂片披針形或自卵形的基部長漸尖,無毛或具稀疏緣毛,有時具稀疏黑腺條;花冠黃色,長12-14mm,基部合生部分長約3mm,先端5裂片狹長圓形,寬約4.5mm,先端鈍或圓形;雄蕊5.花絲基部合生成高2mm的筒,分離部分長3-5mm,裂片狹長圓形,寬約4.5mm,先端鈍或圓形,花藥橢圓形,長約1;5mm;雌蕊1,子房上位,無毛,1室,花柱長約8.5mm。蒴果球形,直徑3.5-4mm,淡黃褐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谷林下濕潤處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化學成份:含有重樓排草甙(paridiformoside),甙元為仙客來甙元(cyc1amiretin) D。
藥理作用:對于宮平滑肌的作用 從本品中提取的重排總素(為混合物),對家兔、豚鼠、大鼠和小鼠的離體子宮,家兔在位子宮和子宮瘺子宮均有興奮作用,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興奮子宮H1受體和α受體有關。又提得一種皂甙名重樓排草甙,以3.3-12μg/ml濃度對小鼠、大鼠、豚鼠及家兔離體子宮均具有興奮作用;以0.4mg/kg靜脈注射于成年雌性家兔,可見在位子宮肌的收縮頻率和收縮振幅明顯增加,以0.8mg/kg靜脈注射可見子宮張力和頻率明顯增加,并呈強直性收縮,具有作用劑量依賴關系。而對未成年家兔,上述劑量對子宮肌均無明顯作用問。以本品制成沖劑,對101例產婦進行臨床研究,連服3天。觀察產后出血量、子宮體積大小以及子官收縮情況,并以麥角新堿作對照,結果顯示該藥療效與麥角新堿相同。
毒性:本品浸膏相當于原生藥150g/kg給小鼠灌服,觀察3天,無死亡。重排總素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09.2mg/kg。以重排總素2mg/kg(為人用量的 2倍)給小鼠每日灌服 1次,連續(xù)喂藥6天,停1天,共喂藥19天。第22日處死,未見重排總素對小鼠心、肝、脾、肺。腎和腦等重要器官有明顯影響。在急性和亞急性實驗過程中,未見小鼠出現驚厥、抽搐、肢體軟癱或步態(tài)不穩(wěn)等癥狀,也未見厭食、大小便不正常,豎毛、呼吸緩慢或呼吸困難等癥狀。
性味:辛;苦;性溫
功能主治:祛風除濕;活血止痛;止咳;解毒。主風濕疼痛;脘腹疼痛;咳嗽;跌打損傷;癤腫療瘡;毒蛇咬傷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搗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