巖山枝
出處:《貴州草藥》
來源:為夾竹桃科植物思茅山橙的果實(shí)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態(tài):藤狀灌木,高2米左右。葉對生,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,長10~14厘米,寬3~3.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全緣;有短柄。傘房花序頂生。漿果紡錘形,黃綠色,果皮革質(zhì),內(nèi)有種子多數(shù)。
生境分布:生于巖山向陽處。分布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性味:性寒,味甘微辛。
功能主治:解熱鎮(zhèn)痙,和血散瘀。
附方:①治小兒角弓反張(腦膜炎):巖山枝五錢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。②治骨折:巖山枝五錢,白及、當(dāng)歸各三錢。泡酒服,一日三次,每次五錢。③治挫傷青腫:巖山枝一兩。泡酒服,一日二次,每次五錢;并用藥酒外擦傷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