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毛紅花
出處: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
別名:大巴巴葉、大紅毛葉、大鉤藤葉(《云南中草藥》)。
來源:為梧桐科植物大翅子樹的樹皮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喬木,高10~15米。樹皮灰色或灰褐色,小枝有黃色成白色茸毛。葉大,革質,盾狀,互生,直徑約15厘米,下面被白茸毛,花單生或2~4朵生于葉腋,呈聚傘花序;萼片5;花瓣5;雄蕊桂短;子房5室。蒴果木質,長圓狀卵形,有黃色星狀毛,5瓣裂。種子多數,頂端有膜質翅。
生境分布:生于山坡疏林中。
性味:《云南中草藥》:"辛,微涼,小毒。"
功能主治: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"清熱消炎,祛風除濕,接骨。治咳嗽,風濕紅腫,小兒驚風,瘡毒。"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藥選》:"消腫散瘀,通經活絡。"
用法用量:內服:煎湯,1~2錢;外用:搗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