鬣羚角
出處: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
英文名:angle of mane antelope
別名:鬣羚、蘇門羚、山驢子、明鬃羊
來源:藥材基源:為??苿游秣嗔绲慕恰@≈参飫游锏V物名: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.采收和儲藏:四季獵捕,取角,鎊絲即成。
原形態(tài):鬣羚,體形中等,身長1.4-1.7m,尾長9-11cm,肩高1.1m,重可達120kg。耳寬大, 頸背有鬃毛。吻端裸露,雌雄均有角,雄角較大,長達20cm,基部粗而先端尖,除尖端外均具環(huán)棱。全身黑色稍帶棕色,上下唇白色,耳背黑棕色。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,尾尖黑色。個體毛角差異較大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棲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,善跳躍,獨棲,性剛強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青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狀:鬣羚角長約20cm,粗短而尖,角基部粗,環(huán)棱緊密,中部環(huán)棱較疏,尖端光滑無棱,微彎曲。
性味:味咸;性涼
歸經(jīng):肝;心經(jīng)
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;平肝熄風。主溫熱病高熱神昏抽搐;小兒驚風;癇證;驚悸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30-50g;或燒存性研末,3-6g。
各家論述: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:有清熱解毒、平肝息風之功能。主治癇癥、中風、小兒驚風、溫熱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