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肉
出處:出自《本草綱目拾遺》
英文名:Elephant as food
來源:藥材基源: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lephas maximus Linnaeus
原形態(tài):亞洲象,身體頭龐大,體高可達2.5m,重可達5-6t。頭長大,前額凹,頸短。耳較大,似蒲扇,向后遮蓋頸部兩側(cè),眼睛小。鼻吻呈圓筒形,突出甚長,舒展伸縮自如,可垂至地面,下面較細,末端為筒形,突出甚長,舒展伸縮自如,可垂到地面,下面較細,末端為鼻孔,杯口狀,前緣有一指狀突起,是持握器管。雄象上頜門齒突出口外,略向上翹,長達1.5-1.8m,全齒呈圓錐體狀,每對象牙重約20kg。四肢粗壯,前肢5趾,后肢4趾,尾短而細。全身灰色或棕灰色,皮厚,皺褐多,稀疏地散生著粗毛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濕度較高的熱帶、亞熱帶或其復(fù)合類型的溝谷,山坡及稀樹地帶。具群居性,性喜水,早晨及夜晚覓食,愛吃野芭蕉蘆類、棕葉蘆、董棕、各種竹類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亞洲南部各國,我國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,數(shù)量不多。
化學(xué)成份:主要含蛋白質(zhì)外,尚有脂肪、碳水化物(如糖原)、有機酸、非蛋白性含氮物質(zhì)(如肌酸(creatine)和無機鹽等。脂肪組織的三甘油脂含棕桐酸(palmitic acid)極高。蛋白質(zhì)主力肌球蛋白(myosin)、肌動蛋白(actin)、原肌球蛋白(tropomyoglobin)、 肌動球蛋白(actomyosin)、清蛋白(albumin)、肌紅蛋白(myoglobin)、血紅蛋白(hemoglobin)。其所含維生素比一般溫帶動物的肉豐富得多。
性味:味甘;淡;性平
歸經(jīng):肺經(jīng)
功能主治:解毒療瘡。主禿瘡
用法用量:外用:適量,燒灰研末調(diào)涂。
注意:《開寶本草》:“不堪啖。多食令人體重?!?br />各家論述:1.《開寶本草》:主禿瘡,作灰和油涂之。2.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象油,能去垢滌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