蕪菁子
出處:出自《名醫(yī)別錄》。
英文名:Seed of Turnip
別名:蔓菁子。
來源:藥材基源: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Brassica rapa L.的種子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rassica rapa L.采收和儲藏:6-7月果實成熟時,割取全株,曬干,打下種子。
原形態(tài):蕪菁 二年生草本,高達(dá)100cm。塊根肉質(zhì),球形。扁圓形或長圓形,外皮白色、黃色或紅色,內(nèi)面白色,無辣味。莖直立,有分枝,下部稍有毛,上部無毛?;~大頭羽裂成為復(fù)葉,長20-34cm,頂裂片和小葉很大,邊緣波狀或淺裂,側(cè)裂片或小葉約5對,向下漸變小,上面有少數(shù)散生的刺毛,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;葉柄長10-16cm,有小裂片;中部及上部的莖生葉長圓披針形,長3-12cm,無毛,帶粉霜,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??偁罨ㄐ蝽斏?;萼片4,稍開展,長圓形,外側(cè)2枚略大,基部略呈囊狀;花瓣4,黃色,倒披針形,長4-8mm,有短寬爪;雄蕊4長2短;雌蕊1,桂頭頭狀。長角果細(xì)圓柱形,長3.5-8cm,具喙。種子球形,褐色或淺棕黃色,表面有細(xì)網(wǎng)狀紋。花期3-4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:原產(chǎn)于歐洲。我國各地均有栽培。
化學(xué)成份:含揮發(fā)性異硫代氰酸鹽7.24-8.55mg/g。
性味:辛;苦;寒
歸經(jīng):肝;脾;肺;大腸經(jīng)
功能主治:養(yǎng)肝明目;行氣利水;清熱解毒。主青盲;目暗;黃疸便結(jié);小便不利;癥積;瘡疽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研末調(diào)敷。
注意:《本草從新》:實熱相宜,虛寒勿使。
各家論述:1.《名醫(yī)別錄》:主明目。2.《千金.食治》:療黃疸,利小便。3.《唐本草》:主目暗。4.盂詵:治熱黃結(jié)實不通。5.《本草拾遺》:和油敷蜘蛛咬,恐毒入肉,亦搗為末,酒服。6.《本草備要》:瀉熱解毒,利水明目。治小兒血痢,一切瘡疽。7.《醫(yī)林纂要》:益肝行氣,去郁熱,攻積聚、殺蟲毒。8.《本草綱目》:蔓菁子,可升可降,能汗能吐能下,能利小便,又能明目,解毒,其功甚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