籬笆竹
來源: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類蘆的嫩苗、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Neyrandia reynaudiana (Kunth)Keng
原形態(tài):類蘆 多年生草本。具木質(zhì)根莖,須根較粗而堅硬。稈直立,高1-3m,徑3-10mm,通常具分枝,節(jié)間被白粉。葉鞘緊密抱莖,無毛而僅沿其頸部具柔毛;葉舌密被柔毛;葉片長20-70cm,寬4-10mm,先端細(xì)漸尖,扁平或卷折,無毛或者上面有時被柔毛。圓錐花序長30-70cm,分枝長而細(xì)弱,開展下垂;小穗含4-8花,長6-8mm,其第1花僅具外稃而無毛;穎長2-3mm,無毛;外稃長約4mm,先端具長1-2mm向外反曲的短芒,邊脈上有長約2mm的白柔毛,內(nèi)稃短于外稃,透明膜質(zhì)。花、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河邊、草坡或石山上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。
性味:甘;淡;平
功能主治:清熱利濕;消腫解毒。主毒蛇咬傷;竹木刺入肉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30-6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