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胞衣
出處: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英文名:Cat placenta
別名:貓胞
來源:藥材基源:為貓科動物家貓的胎盤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Felis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儲藏:雌貓產(chǎn)仔時收集,洗凈,烘干。
原形態(tài):家貓,體長約為50cm,重2-3kg。頭圓吻短,上唇中央2裂,口周列生20-30根剛毛。眼較圓,耳豎立,多呈三角形。瞳孔于陽光下縮成線狀,黑暗中擴(kuò)大成圓形。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,爪能伸縮。尾較長,但短于體長。全身被軟毛,色澤不一,有白、黑、黃、灰色或雙色、三色相雜。我國各地飼養(yǎng)的家貓,絕大多數(shù)個體全身被有橫紋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性較馴良,愛清潔,善跳躍及攀援。視、聽覺靈敏;喜捕鼠類,好食葷腥之物。資源分布: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飼養(yǎng)。
性味:味甘;性溫
歸經(jīng):脾;胃經(jīng)
功能主治:和胃止嘔。主噎膈反胃;胃脘疼痛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煮食,適量;或焙干研末沖,每次6-9g。
附方:①治反胃吐食:貓胞衣燒灰,入朱砂末少許壓舌下。(《楊氏經(jīng)驗方》)②治膈噎:貓初生胎衣,以新瓦焙干,研細(xì)末,每服一、二分,好酒送下。(《同壽錄》)③治反胃:貓胞衣三個,好酒洗,同豬肉四兩,淡煮熟服之。(《鳳聯(lián)堂經(jīng)驗方》)
各家論述:《綱目拾遺》:治胃脘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