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楊柳
出處:出自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
別名:黑楊柳
來源:藥材基源:為楊柳科植物細序柳的樹皮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lix tetradenia Hand.- Mazz.[S.gue-brianthiana Schneid.]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剝,切片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直立灌木。枝綠褐色至黑紫色。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,長5-7cm,寬達2.5cm,先端鈍或短尖,基部圓形或圓楔形,全緣或有不明顯腺齒,上年落葉發(fā)紅色。花先葉開放或同時開放;花序直立,長達6cm,有花序梗,梗上生2-5小葉;軸有毛;苞片黃褐色;腺體2,雄花的腹腺有時3-4裂;子房卵形,無柄,無毛,花柱短,柱頭2淺裂,只有1腹腺。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800-3300m的山坡及山谷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:苦;澀;性涼
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。主癰瘡腫毒
用法用量:外用:適量,水煎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