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激情一区二区,国产7页,伊人电影综合网,国内久久av,成人免费激情视频,亚洲第一成人av,日韩一二区

大頭陳


出處:出自《嶺南采藥錄》
英文名:Herb of Indian Adenosma
別名:千捶草、烏頭風、土夏枯草、地松茶、石棘、假薄荷、黑頭草、神曲草、地松茶、石棘、山薄荷
來源: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球花毛麝香的帶花全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denosma indianum(Lour.) Merr.采收和儲藏:10月開花時采收,切段曬干或鮮用。
原形態(tài):一年生草本,高1m左右。全株被多細胞柔毛。莖直立,單生或分枝。葉對生;具短柄,半抱莖;葉片橢圓形,長3-5cm,先端,邊緣有細鋸齒、背面有小腺上噗、穗狀花序短而近頭狀,頂生或腋生;苞片披針形、向上漸小,下部的比花長;花無梗;小苞片2,絲狀;萼片5,分生,狹披針形,稍不等寬;花冠紫色或深藍紫色,長6-7mm,上唇直立,卵圓形,先端凹缺,下唇擴展,3裂;雄蕊4,前面一對略長,花藥僅1室發(fā)育,后方的一對花藥1室發(fā)育,另一室小而中空。蒴果卵形,為宿存花萼所包,棕褐色?;?、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曠野、草叢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。
性狀:性狀鑒別 根呈須狀,地上部分被毛。莖類方柱形,有分枝,長15-60cm,直徑0.1-0.3cm;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具細縱紋,節(jié)稍膨大;質(zhì)稍韌,斷面黃白色,中空。葉對生,有柄;葉片多脫落或皺縮、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長卵圓齒。穗狀花主鄧頂生或腑生,呈球狀或長圓狀;花萼筒狀5裂;花冠多脫落。氣得,味氣濃者為佳。以葉多、帶花、香氣濃者為佳。
化學成份:全草含揮發(fā)油,主要有α和β-=蒎烯(pinene),檸檬烯(limonene),芳樟醇(linalool),對聚傘花素(p-cymene)和小茴香酮(fenchone)tffu[1]。
藥理作用:本品含揮發(fā)油0.45,已鑒定的35個成分多半是抗菌、消炎的活性成分。例如,主要成分之一的對聚傘花素有明顯的祛作用;另一主要成分芳樟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桿菌和肺炎鏈球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,對大鼠蛋清性關節(jié)炎有與氫化可的松相似的抗炎作用;小茴香酮也是油中主成分之一,是樟腦的異構(gòu)體,具有似樟腦的局部刺激作用[1]。
性味:味辛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:疏風解表;化濕消滯。主感冒頭痛;發(fā)熱;腹痛泄瀉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,鮮品倍量。外用:鮮品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:1..《嶺南采藥錄》:發(fā)表驅(qū)風,治外感頭痛。2.《廣東中藥》:治外感傷風,傷寒,傷暑及皮膚熱毒,水土不服。3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芳香化濁。治消化不良,腹脹腹瀉。4.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治胃痛,皮炎。
桂ICP備16004735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