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角草
出處:出自《廣西藥植名錄》;
英文名:Herb of Smallflower Bracketplant
別名:犁鏵草、箭葉草
來源: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川滇盤果菊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renanthes henryi Dunn [Lactuca henryi Dunn; L.diuersifolia Van.]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川滇盤果菊 多年生草本,高約1m。莖上部被短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具狹翅;葉片羽狀分裂,頂裂片大,近三角形,先端漸尖,基部近戟形,邊緣有不整齊的疏齒或細(xì)齒;側(cè)裂片2-6對(duì),披針形或卵形;莖上部的葉漸小,近卵形,不裂。頭狀花序,在枝上部排成圓錐狀,花梗密被柔毛;每頭狀花序長(zhǎng)約1cm;有小花6朵;總苞圓柱狀,長(zhǎng)約9mm,內(nèi)層總苞片5;舌狀花淡紅色,長(zhǎng)約7mm。瘦果圓柱狀,長(zhǎng)約7.5mm,紅褐色;冠毛白色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、林緣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陜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栽培:分布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性味: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;散瘀止血。主乳癰;瘡癤腫毒;毒蛇咬傷;痔瘡出血;外傷出血。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各家論述:1.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根:治黃疸,內(nèi)傷。2.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治毒蛇咬傷,跌打腫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