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(dǎo)讀:必須十份努力,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,那些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姑娘,都曾經(jīng)有咬緊牙關(guān)的靈魂。
“越長大你就越會發(fā)現(xiàn),過節(jié)是一件挺令人糟心的事,畢竟誰還沒有一堆煩人的親戚?。俊?/p>
白薇的整個新年都沉浸在被奇葩親戚指指點點的恐懼之中,新年剛過,就逃難似的去上班了。
過年那幾天,白薇幾乎每天都要回答一遍以下問題,比如月薪多少,有男朋友嗎,什么時候結(jié)婚,為什么不考公務(wù)員?
白薇理解這些親戚的關(guān)心,畢竟一年三百多天,大家?guī)缀醵疾辉趺匆娒?,驟然團聚在一起總得找點話題來聊聊。但關(guān)心歸關(guān)心,每次聊天結(jié)束后那句:“女孩子嘛,差不多就行了,將來還不是要結(jié)婚的”總讓她覺得特別刺耳。
不過這樣的情況畢竟一年才一次,忍忍也就過去了。最讓她不能忍受的是身邊有這種“關(guān)心自己”的朋友,但很不幸,她的朋友劉月就是這樣一位“善解人意”的姑娘。
劉月崇尚閑看花開花落,靜聽雨打芭蕉的愜意生活。她經(jīng)常勸白薇不要熬夜趕稿,要愛自己,聰明的女人都會偷懶,蠢女人才做“拼命三娘”。
白薇忍不住回了一次:“不熬夜,怎么寫得完?”
“那就少接一些約稿呀!”她理所當然地說。
白薇又回:“少接可以,錢不夠用怎么辦?”
“不夠用就省儉一點兒呀,生活其實并不需要太多錢,粗茶淡飯一樣可以過得恬淡悠然?!?/p>
劉月的話讓她詫異,“生活其實并不需要太多錢”,難道她們兩人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嗎?
白薇總是害怕來不及,害怕自己賺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,怕萬一某天父母需要用錢時,自己卻只能捉襟見肘,怕結(jié)婚后有了孩子,被問“為什么別人的父母那么有錢,而自己的父母卻那么窮?”
“一個人的時候當然可以粗茶淡飯,但難道讓父母陪著自己一起吃咸菜?自己當然可以安貧樂道,難道讓孩子未來也窮困一生?”白薇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她自欺欺人的肥皂泡。
“你家寶寶明年就改上一年級了吧?雖然現(xiàn)在是義務(wù)教育,但才藝班總得報吧?為了接送孩子方便,你家的電車得換成汽車了吧?你家房貸是還有25年沒繳完吧?這些不都需要錢嗎?”
也許是白薇的咄咄逼人惹怒了她,劉月氣呼呼得回了一句:“現(xiàn)在大家都活得那么辛苦,我選擇對自己好一點有錯嗎?”
對自己好一點當然沒錯,但我們不能閉著眼睛生活。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的確讓不少年輕人向往,但過愜意生活的前提是,你首先得有足夠的經(jīng)濟實力。
白薇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被單位員工稱為“女魔頭”,員工們跟著她加班就是常態(tài),準時下班才是偶爾的獎勵。有一年情人節(jié),為了趕上提交方案,全體人員被通宵留在公司加班。
當時有個女孩向她請假,說男友已經(jīng)訂好了餐廳、玫瑰,等她下班過節(jié)。但白薇居然不準,理由是方案里有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是她負責的,她走了明天就無法準時遞交。女孩脫不了身,只好打電話和男友解釋,男友在電話里就翻臉吵了起來,稱不來就分手。
看得出那個女孩很愛男友,當時什么也不管了,抓起包就打算去餐廳。
白薇兩手抱在胸前,冷冷地說:“你現(xiàn)在走,就算你辭職,我可以把工資即刻結(jié)算給你。”
那女孩愣住了,最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放聲大哭起來。
最后那個決定公司生死的方案是在第二天的黎明到來時完成的。所有人都困得只剩半條命,只有白薇依然神清氣爽。后來公司逐步發(fā)展擴大,那個在情人節(jié)因加班而痛哭的女孩也成了白薇手下最得力的干將。
“你想獲得什么,總得付出其他的作為交換,這是現(xiàn)實里最公平的法則。你可以收獲一份不穩(wěn)定的愛情,也可以把工作當成自己最堅實的后盾?!边@是白薇當時給那個女孩的忠告。
你可以奮發(fā)圖強,也可以茍且偷安;可以活得明白通透,也可以自欺欺人“生活其實不需要太多錢”。只是,生活路上那些溝溝坎坎終究會在某個時刻和你狹路相逢。那時候你便會明白,你沒有對自己狠,就不要抱怨生活對對你狠。
前幾天一個朋友辭去了外企的工作,在街邊擺地攤賣耳環(huán),問她為什么這么選擇,她說:“野心和欲望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,既然不開心,還不如不要那么多欲望,反正人生數(shù)十載,怎樣生活都有樂趣。”
這幾年新聞里總會有這樣的報道:“有人放棄買房,選擇租房過一生;有人逃離北上廣,選擇回農(nóng)村種田養(yǎng)牛?!奔热辉鯓佣嫉妹鎸ΩF困,不如選擇低欲望生活,不再去追求金錢和地位,選擇平平淡淡過一生。
和她相反,另一位姑娘,三十歲出頭,美國留學回來,如今定居云南,生活極簡。她身邊并不缺少追求者。但她始終過著單身生活,自由而灑脫。
她有一個日常生活清單:早上六點半起床做瑜伽,吃早飯,聽網(wǎng)絡(luò)課;白天工作,晚上去健身房,回家看會兒書,再忙忙瑣碎的家務(wù),基本一天時間就過去了。
她的生活同樣很平靜,不同的是,她的每一天都是在朝著更好的自己前行。沒有七大姑八大姨亂糟糟的問候,不需要操心婚姻、孩子,有足夠的時間和經(jīng)濟實力去看看詩與遠方。日子過得豐富而充實。
兩個朋友都屬于過起了“低欲望”的生活,只是前者讓人感覺心酸,后者則令人嘆服。歸其原因不過是因為,前者是面對生活的困境,不得已選擇的消極逃避,最后迷失在這種自我放縱里。仿佛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,未來也看不到希望,生活越來越消沉。而后者看似同樣安逸生活,但她背后卻是拼命付出和堅持。
張柏年前從政府大院里出來,從河北去了上海,做某大型房產(chǎn)企業(yè)的董事長助理。他選擇辭職朋友是很意外的,因為他已經(jīng)混到了在別人看來一個非常不錯的職位和級別,放棄成本確實很大。
過年老朋友聚會,有人在飯局上問他:“兄弟,你當初怎么想的?”
他開玩笑說:“這不是追隨你們的腳步嘛,你們都選擇去拼一把了。去年你不還勸我,趁著年輕多賺點錢?!?/p>
朋友說:“別鬧了,你這離開的成本太大了。我如果是你,我估計就不走了?!?/p>
他喝了杯酒,表情嚴肅,長嘆口氣:“我知道,如果我不辭職,生活過得應(yīng)該也還不錯。畢竟那份工作外人看著光鮮亮麗,實際也不累。但是我一直很想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在哪個水平。如果我混得好,代表沒有辜負自己。如果我混得差,大不了從頭開始,反正我單身一人,還有機會去試錯?!?/p>
桌上其他朋友起哄:“你這簡直是在和生活來一場博弈,你贏了,萬里山河處處美景盛開;你若輸了,獨守一隅慘淡生活?!?/p>
張柏笑笑:“哪有那么夸張,如果我真的混不好,也好讓自己知道,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厲害,我就能安安心心,踏踏實實地過穩(wěn)定的日子,從此不再胡思亂想?!?/p>
這大概就是一種底氣,想得明白生活,也有勇氣去市場上競爭。
胡適說:“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。”
最大的90后馬上也要步入30歲門檻,但其中大部分人依然選擇保守生活。他們即瞧不上體制內(nèi)的安穩(wěn),也沒有離開體制的勇氣。滿足不了自己的野心,也辜負了自己的青春。
文/陋室銘